谱谱风

标题: 南天增时符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南天一臂    时间: 2010-10-25 17:38
标题: 南天增时符
本帖最后由 南天一臂 于 2010-10-25 17:50 编辑

   最近谱友们搞线简合一谱因二分音符、全音符的增时问题解决不了,用简谱的减时线又与五线谱的休止符混淆。用于圆圈套住简谱符头又无法添加符号和弦等。用空心数字做简谱符头又字体不统一而看不清楚。真是处处为难。现在只能发明一种符号来解决问题。下面是新做出的符号——《南天增时符》:
       1.具有五线谱和简谱的共同特征,从五线谱讲得通,从简谱也讲得通。
       2.区别于五线谱的休止符,又简洁美观。
       3.简单明了一看就懂,不需特别说明。
       4.添加快捷方便,完全和添加符号一样。

(, 下载次数: 164)
作者: 南天一臂    时间: 2010-10-27 20:35
本帖最后由 南天一臂 于 2010-10-28 00:37 编辑

这两天总结各谱友的经验做法,再改进一下,谱友们为了线不穿过符头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,可是效果不尽人意,线断是断了,但离符头远,看起来像是一段一段的减时线。有支离破碎感觉。这次做法是既线不穿过符头,而又让线与符头接触得天衣无缝,而且还在里面加了升号。这可能距离成功又近一步了。
    两张图一大一小看看效果。
(, 下载次数: 164)
(, 下载次数: 173)





作者: chengm    时间: 2010-10-27 23:27
南天一臂 发表于 2010-10-27 20:35
这两天总结各谱友的经验做法,再改进一下,谱友们为了线不穿过符头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,可是效果不尽人意, ...

把升、降号放在音符里面放大看得见,但你得用一比一的谱看,那样就可能不行了啊。

作者: 南天一臂    时间: 2010-10-28 00:38
这个应该看得清楚。
(, 下载次数: 140)

作者: 孙中岩    时间: 2010-10-28 09:01
线--圈吻合挺好,要是能将升降号绑在圈外就好了,那样即看得清楚些,又与五线谱的形式相似。
作者: 南天一臂    时间: 2010-10-28 18:56
标题: 双符头线简合一谱
本帖最后由 南天一臂 于 2010-10-28 19:30 编辑

双符头谱可以解决所有的难题,包括音高、时值、和弦等。音高、时值以五线谱为准,简谱只作附注补充,谱线对简谱不起作用。一个音符(线谱符头和简谱数字共同构成一个音符)只写一个升号或降号,不管符头在前还是在后。和弦叠置完全没有问题,简单明了方便手抄,谱面再小也能看清楚。
   (, 下载次数: 150)
作者: zpshencn    时间: 2010-10-28 20:05
1. 另辟新径,创意独到。
1. 原理相当于给字注音。
2. 适用人群是那种人?
3.  输入是插入吗?方不方便?
4. 不是QM字体,那高音点是怎么点上去的,字数斜体了,高音点看起来就偏右了,还是不要斜体好。
5. 你说时值什么的都以五线谱为准,简谱数字只作附注,第一和第三小节中两个数字后的附点就不要了。
6. 数字统一在符头前好了,没有理解为什么有的在前有的在后。也没有看出为什么第二三五个音符的符杆要放到符头右边去。
作者: 南天一臂    时间: 2010-10-28 21:58
本帖最后由 南天一臂 于 2010-10-28 22:10 编辑

  我们前段时间搞线简谱混排非常顺利,那是因为路线正确。加上有江老师的指导,才能达到比较高的水平。后来我搞个“未来的简谱”旨在扩展一些简谱记谱空间。陈兄来一个五线谱换符头,最致命是不知道是谁引来了“王氏”谱,让我们钻进死胡同而不能自拔。你想一个小小的符头有多少空间,我们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在胡同里面转,结果没有出口。江老师几次提醒我们,我们不领会。当然,江老师态度也不太坚决。所以我们才一直在转。转来转去又转回“王氏”谱,直到现在还没有结果。因此,我不想再钻死胡同,另辟蹊径。适用人群与混排是一样的。这种输入非常快捷方便,就像打五线谱一样。先打两个符头,再把其中的一个改成数字便可。当然也可以用QM字体,我是用现成的试一试。看是否可行,以后再来完善。你说的对,附点可用一个。符头前后问题是系统自动的(注意,要做简谱的符头不要与五线谱的符头在一个水平上),我觉得自动的合理美观就不去改它。
作者: 孙中岩    时间: 2010-10-28 22:06
蓝天老师的【双符头线简合一谱】,给五线谱注简谱,很好呀!设计新颖,比相同目的的“数字符头”好多了,又清楚,简单,看五线谱弹钢琴也不乱。好!只在符头旁注一简谱数字,也不要附点,也不要什么符头符尾,五线谱都有了。

  指法可用另外一套数字。谱中第二、三、五音符不规则,看着别扭,就不必要了。

  总之,好得很!值得推广!
作者: 南天一臂    时间: 2010-10-28 22:32
本帖最后由 南天一臂 于 2010-10-28 22:40 编辑

双符头谱做法很简单,先把线谱、减谱符头都打上,再把简谱的符头改过来就成了。一切按五线谱的打法。一般五线谱的二度音是自动分两边的,这样就不影响改简谱。也不必改变它的左右,这样才有双符头谱的特点。
(, 下载次数: 163)

作者: zpshencn    时间: 2010-10-28 22:52
为什么数字有的在前有的在后,为什么符杆有的在左有的在右,这两点看明白了。
作者: 南天一臂    时间: 2010-10-28 23:03
  孙先生你把简谱也当作符头就有道理了,也不会别扭了。
作者: 孙中岩    时间: 2010-10-28 23:07
南天一臂 发表于 2010-10-28 22:32
双符头谱做法很简单,先把线谱、减谱符头都打上,再把简谱的符头改过来就成了。一切按五线谱的打法。一般五 ...

软件功能利用巧妙、实用。尽管数字比符头高半个格,也看得清。不碍事。

这个应用好!巧!乐谱漂亮、实用!很值得推广,又避开与王氏谱(请注意,该同志版权意识很重)的雷同,新颖独创!

作者: 南天一臂    时间: 2010-10-28 23:19
本帖最后由 南天一臂 于 2010-10-28 23:23 编辑

  你这样理解就对了,简谱的音高是不受线的约束的,就当作唱名吧!音高和时值都由线谱来确定。不懂五线谱的人看多了这种谱应该也会五线谱了。
作者: 南天一臂    时间: 2010-10-28 23:39
本帖最后由 南天一臂 于 2010-10-28 23:43 编辑

(, 下载次数: 122)
像这样的符头虽然看起来好看,可是人家怎么抄谱?我们是在制谱而不是画画,乐谱是给人看着来演奏的。要容易写,容易看,一看到就能反应过来,而且通过乐器把它表现出来。

作者: 南天一臂    时间: 2010-10-29 00:15
本帖最后由 南天一臂 于 2010-10-29 00:19 编辑

更正一下,刚刚同意沈老师的简谱不用附点是错的,应该是有多少个符头就有是多少个附点。这是五线谱规定的,也是系统默认的,简谱数字在这里的意义就是符头,所以才叫双符头谱,附点不能去掉。再说要去掉那么多附点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。

(, 下载次数: 84)


作者: 南天一臂    时间: 2010-10-29 01:41
   这种双符头谱要是可行,那用处很大,既帮助初学者学习五线谱,又能广泛地用于群众歌咏活动。最重要是解决了简谱不能记钢琴谱困难。由于钢琴谱和弦音较多,四五个音简谱没办法叠上去,有了双符头谱就能借助五线谱记谱法轻松地解决这个难题。让不懂五线谱的音乐爱好者也能弹上钢琴,接触更多的音乐文献。久而久之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五线谱。这种谱对于我们这个简谱大国来说用处应该是够大的了。
作者: 南天一臂    时间: 2010-10-29 03:42
标题: 《线简双符乐谱》第二方案
本帖最后由 南天一臂 于 2010-10-29 03:44 编辑

第二方案:为不使人误认为简谱数字是指法,一律采用上下双符干。由于五线谱已确定音高,简谱一律删除高、低音点。这样更加凸显双符特征。就叫线减双符乐谱吧!
(, 下载次数: 102)



作者: 孙中岩    时间: 2010-10-29 08:48
本帖最后由 孙中岩 于 2010-10-29 08:49 编辑

南天老师脑子活,办法多,又通过上下符干的办法,将数字摆放到一边了。感觉单音符似不必要采用双符干(为了数字放于同一侧,似乎也可以一律采用双符干)。上面的双附点不知为何。

希望南天老师继续完善线简双符乐谱》设计。我感到此谱应用价值很大,可以多出些双符乐谱,发到网上供大家试用。
作者: 南天一臂    时间: 2010-10-29 09:55
是啊,孙先生讲得对,双符干解决了两个声部和简谱在一边的问题,同时也出现问题,就是附点没地方摆。附点是系统自动生成的,小的音符附点小,大的音符附点大。去掉没道理,横摆好像也没道理(变成复附点),竖摆功夫太大,且不容易整齐,得不偿失。还是要改一改,希望大家来出主意。
作者: zpshencn    时间: 2010-10-29 10:14
在sib上试过,二度音改数字的这个符头不能单独处理掉。它和五线谱上的音符是连动的。要有都有要无都无。和F软件不同。
作者: 南天一臂    时间: 2010-10-29 10:52
本帖最后由 南天一臂 于 2010-10-29 11:09 编辑

有办法了,既照顾五线谱符干在左在右的习惯有能把简谱放在一边。还能解决附点整齐自动的放置。这就不必双符干了。但是高低音点还是要省略掉的,钢琴谱高低音实在太多,加不来。这样应该可以看了。
(, 下载次数: 64)

作者: ccr    时间: 2010-10-29 10:56
回复 南天一臂 的帖子

冒一看,还以为是 钢琴谱的指法,细一看,不对,怎么还有7指!

作者: 南天一臂    时间: 2010-10-29 10:58
本帖最后由 南天一臂 于 2010-10-29 11:08 编辑

回复 zpshencn 的帖子

  我改过来了,不要二度,要同度。因为二度音播放起来和弦不对。sb换不了符头那陈兄怎么换的,你问他一下。
(, 下载次数: 74)

作者: 孙中岩    时间: 2010-10-29 11:10
简线双符谱越来越规范了。有深入研究之必要啊!
作者: 南天一臂    时间: 2010-10-29 11:18
  五线谱的符干不改变它的方向看起来就舒服多了。
作者: 孙中岩    时间: 2010-10-29 11:21
建议:现在的小学音乐课本,五线谱上都不是注明简谱1234567,因不提倡简谱。而是标注音名的第一个字母:
D、R、M、F、S、L、X(表示do、re、mi……),既然这样,南天是不是也将简谱数字改为这类表示音名的字母,即与当前教材通用,又避免与传统五线谱的数字指法表示顶牛,岂不更好?!
作者: 孙中岩    时间: 2010-10-29 11:31
改为D、R、M、F、S、L、X(表示do、re、mi……),就连不会简谱的人、幼儿,也可以用啦!用处更大了。因为是直接标注音名,会不会简谱都没关系。

那就不叫“简线双符谱,”叫【注音五线谱】为好。
作者: 南天一臂    时间: 2010-10-29 11:44
好主意!我试一试。
作者: zpshencn    时间: 2010-10-29 12:53
本帖最后由 zpshencn 于 2010-10-29 13:00 编辑
南天一臂 发表于 2010-10-29 10:58
回复 zpshencn 的帖子

  我改过来了,不要二度,要同度。因为二度音播放起来和弦不对。sb换不了符头那陈 ...


我不是说换不了,而是要换一串一起换。



好了,有办法处理。

作者: 南天一臂    时间: 2010-10-29 13:46
回复 孙中岩 的帖子

  搞不了,字母太大五线谱容不下,太小看不清。还有没法自动“成批生产”,不靠自动是绝对不整齐的。手工是不可取的。阿拉伯数字体积小,像符号容易安排。能自动“成批生产”。自动对齐,打谱速度快,容易识谱,好处很多。
作者: 孙中岩    时间: 2010-10-29 13:59
我以为只要将数字换成字母就行了。看来没这么简单。
作者: 南天一臂    时间: 2010-10-29 14:11
本帖最后由 南天一臂 于 2010-10-29 16:20 编辑

  这个自动生成的附点是符合《手册》的规则的,就是一个间只能放一个附点,附点多了系统自动往下延伸。
(, 下载次数: 67) 《手册》谱例
(, 下载次数: 103)


作者: 孙中岩    时间: 2010-10-29 14:38

向下延伸附点还行,不易产生歧义。
作者: chengm    时间: 2010-10-29 15:22
ccr 发表于 2010-10-29 10:56
回复 南天一臂 的帖子

冒一看,还以为是 钢琴谱的指法,细一看,不对,怎么还有7指!

有的啊,我邻居就有一个人有7指,可惜没有学钢琴,否则可能世界第一

作者: chengm    时间: 2010-10-29 16:34
回复 chengm 的帖子

这个不会搞错了,5个指头也能弹

今天论坛是怎么回事?附件不能上传!又要贴图了




作者: 南天一臂    时间: 2010-10-29 17:31
  这个看起来不错,可又是套到符头里面,小又看不见。还有,这种用外加没有自动的要是加八个附点起来怎么调都不会整齐。
作者: 南天一臂    时间: 2010-10-29 22:12
要是不用自动,谁能调得下面这些附点整齐?


作者: minimidi    时间: 2010-11-3 23:54
太好了 谢谢啦 学习
作者: zs    时间: 2010-11-4 16:16
都是老师,我太佩服你们了。。希望有一天能够看到大家努力的成果得到应有的回报。线谱简谱我都可以看,所以也从没想过将他们合一。这种充满了不确定因素的新式记谱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各位老师多多加油!呵呵。
作者: zpshencn    时间: 2010-11-4 20:19
我还是一句话,现在的线谱简谱都好。经过了时间和实践的考验。线谱和简谱的乐谱和经典浩如烟海。全世界成功的音乐人士都皈依线谱和(或)简谱。线谱和简谱是全世界的音乐语言。线谱和简谱不必要不可能不许可篡改。这不是少数人动得了的。至于具体的规范,可以商榷改进,如简谱目前的规范是《音乐编辑后册》,其内容不尽全合理,或可演变更改。但简谱的体系就不能改了。线谱更是如此。线谱和简谱合一排成混排谱有研究和存在的意义和价值。但是一行线一行简,线谱还是线谱,简谱还是简谱,完全要符合现在的线谱和简谱的规范。合一谱要做到上下完全对齐,谱面正规大方美观,制谱方法要正规简便。在这方面的努力是有意义的。开辟谱径要三思,要正视现实。对论坛上三天两天就出来一个新谱种的情况,我本人持赞赏的态度。这些谱种都不是乱来来。都是有技术含量的。这些谱的目的都不是要推倒现行的线谱和简谱,而是开发制谱软件的潜能,提高制谱技巧,活跃论坛的一种趣味活动,同时有些努力对初学谱者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,其意义也是不可低估。
作者: 孙中岩    时间: 2010-11-4 22:44
     ZP老师的话像是对前段研讨的总结。

      这一段大家广开思路提出各种“新谱”设想,并且由各路制谱高手大侠拿出各自法宝,亮出绝活,充分发挥现有制谱软件潜能,将设想变为现实图谱,并且还要“真原装”的,快速的,不露痕迹的,谈何容易?正像一道道难题,竟被各位大师一一破解了。收了果实,开了脑筋,找了乐子,增了友情,何乐而不为呢?

     下一步研讨什么课题呢?




欢迎光临 谱谱风 (http://13so.net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3